邹德忠 官方网站

http://zoudezhong.zxart.cn/

邹德忠

邹德忠

粉丝:380895

作品总数:13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男,山东烟台人,1938年2月生。画作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场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隶书书法艺术“邹家样”——访著名书法家邹德忠

  金台记:


  邹德忠,书法四体皆能,学养深厚,精研书法理论,加之其聪慧的悟性,融多家之所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出心裁,以鲜明的创新终成卓荦不群的隶书“邹家样”,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个性鲜明、刚正不阿、敢说敢为。对人生,以身作则、倡导正义、弘扬正气;对艺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在他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正大阳刚、气象壮阔。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大国崛起所需要和呼唤的时代精神!


  “金台点将”栏目点之,是以为记。
  

  季羡林:“在这弘扬中国艺术的大潮中,邹德忠的书法实有重要地位。”


  李树森:您的书法磅礴大气、气势如虹,又质朴、浑厚,具有盛唐气象,这种气象也正是我们这个蓬勃向上的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人们讲正气、奋进向上。季羡林先生就曾说:“在这弘扬中国艺术的大潮中,邹德忠的书法实有重要地位。”请问您在书写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也满怀这种激情和精神?


  邹德忠:我对书法风格的追求是:黄钟大吕、廊庙殿堂、浑金璞玉、国色天香,正如你所说的是气象博大、磅礴如虹,又浑厚朴实、高贵风彩,涵有大美。这是我们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凝练淬励而成的。


  别人用“正义、豪放、真诚”总结我的性格,用我的同事吴震启的话说就是:“真从艺、敢做人,兢兢业业、讲真话。”可以讲我确实忧国忧民,内心充盈着一股浩然正气。这样的性格特色,也是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去坚忍不拔地奋斗和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对我的影响和熏陶而造就的。


  我的书法创作主张是:书以载道。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其中有句:“涉世误入翰墨场,挥毫满纸龙虎腾,字里时滴血与泪,行间常起雷雨声。”文章、诗词是借书法来传播的,诗文是载道的,它载有道理、事理、风情。书法是诗文的载体,诗文又借书法的风采和光华以传播致广、致远。


  为此,我的书法创作选的诗文内容都是积极向上、与时代精神相关的。以此来激励人们积极去进取奋斗;告诫人们要自省、慎独、保持崇高的操守,爱国忧民;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尽快实现民富国强。


  我写这些诗文篇章要承担责任义务的,好像传道者那样向人们传播真善美。所以我在创作时激情四溢、尽情发挥,努力在用笔结体上做的尽善尽美,以期我的作品能吸引人、感动人,实现教化的作用。季羡林先生对我书法的评价或许也意在如此。


  “自出机杼,独出心裁”的“邹家样”


  李树森:在书法艺术上您四体皆能,尤擅隶书。欧阳中石先生评价为:“自出机杼,独出心裁”。王学仲先生也评价道:“他能分析总结现代人学习汉碑的得失,保持汉碑的雍容方正,吸取简牍书中活泼笔致,加强隶书的灵动和抒情性,做到以奇求正,以巧寓拙之致。”可见您的隶书书法,在整合、丰富、深化传统笔法、墨法和章法的基础上,还有大家赞许的创新,形成了卓荦不群的隶书“邹家样”。请谈谈您研习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邹德忠:明朝学者胡应麟论诗曰:“偏精独诣名家也,俱范兼融大家也。”作诗如此,搞书法也是这样,只偏精于一家一体的书法家只能是一个小家。诸体兼融、综合多体优长于一己之体者才能成为大家。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女士评论我的书法:“他主攻的隶书是喜玛拉雅山峰,他的其他书体也都很可观,是他为耸立喜马拉雅山打造的青藏高原。”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说:“他的隶书是传统隶书的全面继承,是具有时代见识的创新。”这些评论对我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使我对自己走的这条四体兼容的学习道路充满了信心。


  我学习书法,完全自学的,是以介绍书法的书本为师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对用笔和笔法特别关注,即对古典碑帖,不仅师其迹,更师其法。我对照各种介绍书法笔法的书,对书法的基本笔法 “永字八法”,及提按顿挫、衄转蹲驻、方圆、藏露等,都进行研究掌握。对书法高级法,即“道艺之法”: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千里阵云、万岁枯藤、蠖曲蛇伸等,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加以掌握。因此,在书法的点画、线条的书写上,我的笔法是多能的,形态丰富多彩又真力弥漫,敦厚圆浑又灵动俊逸。


  在结体上我四体兼容,有甲骨、篆书、简椟、楷行,甚至美术学的元素,经改造后,通过统一的笔法构成新的组合,形成见所未见,让你惊异,又能让你欣然接受的新隶书面貌。


  再是在结构上,在点画线条的交接搭配处,我还将经典硬木家具部件的构造及榫铆结合的特点融入我的书法创作,这有利于笔画大胆交错构成扎实的结构,使点画交接处如钢铁熔铸一般不可拆解。

  三是我的字形的四边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偏方形”。还有特别形状,就是两个梯形,倒接在一起的,“倒双梯形”结体。


  通过以上对书法传统资源的综合汲取和创造性融合,就逐渐形成了从笔法到结体及轮廓与传统隶书有异形、异趣,而又深深植根于传统的新面貌。这就是大家总结的“邹家样”。


  独创“粘结法”


  李树森:有书法理论家总结您的书法艺术说:“其隶书风情独标,别开生面,雄伟中含姿媚,厚重中寓劲秀;用笔精熟丰厚,提按顿挫,和律中节,纵横畅酣,结字如峰峙塔矗,扶疏浓郁,自我作古,创以粘结法,使其隶书如金文之熔铸,如石刻之斑斓,块面映照,点线相合,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构成张力。”请您对“粘结法”做一个解读。


  邹德忠:技法是通道的,技法可以说就是规律的具体体现。


  对于“粘结法”,首先我很佩服理论家李庶民先生锐利的眼光,并以恰当的概念,把我在这方面的实践状况用“粘结法”这一概念提炼出来。在书法创作上有一种渗墨法,这在王铎的行草书中多有运用,在篆刻艺术上,线条的镌刻有“粘连法”;在荷兰油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中,光影强烈的对比对突出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再是我看到一些漆画也是背阴浓黑强烈,而要表现的人和事物光鲜亮丽。在这些艺术创作方法的启示下,我在书法的创作上也进行了一些试验,也用洇渗的笔墨,浓重的墨线书写偏旁部首,一边浓粗,一边疏细,写了一些字,散落在书法作品里,以期加强表现效果。“粘结法”就是这么来的。


  我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执笔法的问题。写小字必须用竖腕五指执笔法,而写大字必须用平腕撮笔法。撮笔法,使肩、肘、腕、指协调,八面出锋、藏头护尾、提按顿挫、方圆中侧、起承转合等种种笔法都能灵活运用。我开始学书,也是用竖腕五指执笔法,经过几十年的操作,是自然归到平腕撮笔执笔法,再经观察别人竖腕五指执笔写字的弊病,从而得出的结论。因此,我的书法书写,是各种笔法都能畅达的运用,写出的字形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是笔法多样、笔画形态多样。这也正是我的字正、大、笔法多样的秘密所在。


  “书写立其诚,立象尽其意”


  中国书画“强元”建设有助于正本清源


  李树森:刚正、大气、敦厚,而又不失细腻、柔美的一面,“字如其人”在您身上体现的异常明显。您不但书法艺术精湛,而且品德高洁、爱憎分明,还具有很强的民族忧患意识。您对文字学、历史学、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研究颇深。可以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道德境界、天资聪慧的特质,加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造就了您的书法艺术成就。文化底蕴对书法的作用您有何体会?


  邹德忠: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议》中曾提出:“非有独见之明,独闻之听,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什么是独见之明,独闻之听呢。那就是知微见著,于无声处听到惊雷的人,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人,就是通晓文史哲、儒道释深厚传统文化的人。“议”要这样的人,那真正的创作更是需要这样的人了。


  我的爱好一直都是很广泛的,我在小学时就爱好美术,大家夸我美术字写得好,由此种下了书法的种子;我热爱音乐,在初中时常欣赏前苏联和西方交响乐;我爱好体育运动,篮球打的尤其好,那些难度很大的优美动作,我都完成得很好。我对文学也爱好,曾于1957年上高中二年级时,自动退学,回烟台老家农村体验生活,想当作家,两年后回京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文学,毕业后,当教师,教过语文、历史和体育;我一直喜欢读书,哲学、政治、艺术类的书籍都读过很多;我还喜欢并收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其实文化底蕴对书法的作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谁都知道学习书法需要高深的文化。比如说“修辞立其诚,立象尽其意”是解释《易经》的基本方法。文学创作的原理也是基于此道理的。实际书法这门艺术的创立也是由此道理而形成的,对于书法来说,那就是“书写立其诚,立象尽其意”。就是用笔墨书写塑造人格化、物格化的汉字的典型形象,去演绎文字角本。不理解此道理,就理解不了书法的本质。现在有人把书法与文字和文字内容剥离的根源就在这里。再比如,书法技法的藏头护尾、无垂不缩、无往不复,及行笔的提按顿搓,就是《易经·泰卦》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在书法书写上的具体表现。有人对此道理不知道,反而写长篇大论否定“藏头护尾”等重要笔法,我认为这些都是对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误导,这都是文化底蕴不深造成的结果。


  由于不具备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对书法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文化防线很容易被西方的形式主义、科学主义的文艺观点冲破。以西方的观点来评判分析中国书法,容易把中国书法创作引入歧途。有人说当代书法缺失文化,在玩技法拼技法,应该说有一些当代书法技法也是缺失的,他们是西方形式主义、科学主义理论冲击下的胡涂乱抹、信马由缰的胡写乱画,但这不应该是主流。


  其实汉字书法结构用黄金分割率来解析是解析不清的,就书法汉字的外形来看也不是长方形的符合黄金律的单一形体,它可以是正方形、偏方形、长方形,甚至是圆形的,形体多样的。它的部首点画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按着黄金分割来书写安排的。我认为笔画之间的关系是按计白当黑、分间布白、阴阳谐调、对称平衡的规律来实施的。至于中国书法的结字,真、草、隶、篆,每字的点画位置,书写顺序都根据书写方便顺畅约定俗成,规定好的。有人写字掌握不好笔,而被笔所使,点画交待不清,字形松松垮垮不可识读,线条如乱草绳子,破布条子。就以西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来辩解,说书法与诗文、汉字没有关系,只看线条就行了,更是不应该的。其实中国书法的汉字是有固定的点画解构的,它是有丰富的意象内容的,它不是一根或几根徒手写出来的说不清什么意味的线条组成的。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西方话语占强势的当下,很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不深厚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头脑被西化,所以产生出一些奇怪的书法和说辞。


  你们现在提倡的以中华民族主体艺术为核心,建设中国书画“强元”的理论,是认识到了书画界存在的问题,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助于正本清源,促进中国书法与绘画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实是功莫大焉。


  如果一个书法创作者,没有中国文学、诗词的修养,你就很难建立起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你就很难理解“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书法。你没有诗词功底、没有诗人的激情和浪漫的情怀,你就不会写出有情致有意味能打动人的书法作品,这都是文化的作用。


  “书为心画”,书法家的“心”就是“文化”,书法家写出的“画”就是“书法”。


  学书有所成非下苦功不可


  李树森: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您对学习书法的人有何建议?


  邹德忠:我认为学习中国书法首先要原汁原味地回归传统,在学好传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新。当然开始学习时,也有最佳的路径。


  比如学楷书,它在魏晋时期形成,王羲之集前代书家楷书、章草、隶书笔法之大成创立了“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秀美俊健的今楷,及风流潇洒的行草书风靡南朝,创立了今体书法的第一个高峰。隋朝统一南北朝,建立统一的国家,南北民族融合,至唐颜真卿集南方秀美之法与北方豪放的魏碑之法,及篆籀之法,形成了雄强清雄的颜体,阳刚之气充足,是今体书法的第二个高度。


  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是我们现在通行的汉字的两个标准像,是我们现在通行的汉字的两个标准形态。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中国人的本质力量和民族精神两千年来在书法艺术楷行草的积淀、凝结上主要集中在王羲之、颜真卿的书体上。


  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他是坤顺、阴柔、宽厚、包容、慈爱、坚韧,以及魏晋时期老庄尚柔的哲学思想和士人自由萧散的人生态度在书法形象上的投射。颜真卿书法“集书法之大成,开一代新书风。”它真力弥漫,阳刚大气。它是颜真卿在民族大义面前赴难不辞,在朝堂之上,在敌人刀剑之下,正义凛然,慷慨激昂,有智有勇、有情有义的大英雄形象在书法艺术上的映象。


  王羲之、颜真卿书法是中国哲学天地乾阳、坤阴,中国人的阳刚、阴柔在书法艺术上的呈现。王羲之的书法形象就是厚德载物、坤顺阴柔、贤慧慈爱的中国妇女形象在书法上的抽象化。颜真卿的书法形象就是阳刚自强、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子汉在书法艺术上的抽象化。


  这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民族无意识在书法艺术上的集中表现。书法是哲学的艺术。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中华民族的表征,是民族的符号。


  书如其人,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好,人也好。学了他们的书法,也学了他们的为人。益莫大焉。

  隶书要学东汉成熟的汉碑,它成熟的点画形成了撇捺分披,点画生动,横画蚕豆燕尾,且一波三折,结体雍容大方,表现力很强。切忌不要先学笔法简单的汉简和拙朴的西汉隶书。当把东汉成熟隶书学好有一定基础后,可进汉简和西汉隶书的学习。学习其一两点优点融入东汉隶书以出新新意。


  现在书坛上的隶书大部分在简单的粗劣的简牍和民间砖瓦中讨生活,它们不是真正的隶书。


  对于篆书而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丞相李斯负责,汇各国书体之优长,创立了线条婉转适度、形体宽窄得当,朗健俊美的小篆,并以此在文化上统一了中国,并使中国文化永不中断。它的形象好,对现代人来说也容易辨识。学篆书以学它为主,然后再学《石鼓文》和汉篆“袁安”“袁敞”两碑。然后再学其它大篆来丰富李斯小篆,以出新意。此只说个大略,只是入门。但学书真正有所成非下苦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