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忠 官方网站

http://zoudezhong.zxart.cn/

邹德忠

邹德忠

粉丝:380867

作品总数:13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邹德忠,笔名齐惠,别署知不知子,斋号知不知斋,男,山东烟台人,1938年2月生。画作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的综合传承,亦具科学、豪迈、风采、场的现代审美精神。四体兼擅,尤精隶书...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著名学者、理论家评邹德忠书法艺术论文精粹

  宗尚仁

  历来书法大家,总以令人称道的独特书风、字法建树书坛,邹德忠可谓当之无愧。

  他以自己的秉赋、性格和对书法的独特感悟,建立了隶书的独特书写风格,而这种独特的书写风格,则促成,并终而奠定了他在书法界坚不可摧的独特地位。

  他的作品则体现出了另一种气质,好在天然偶得,信手拈来,又像是随性而作,直抒胸臆,落笔坦荡,笔底遒劲有力,或可见二王,张旭,怀素之风,点画与千回百转中,游荡出天真豪情

  邹德忠先生抒写了喊麦大度的时代精神,他的书法成就了我们这个时代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经典。可以说他不容置疑地完成了一个时代的书法大家所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东方学大师)在此弘扬中国艺术的大潮中,邹德忠的书法实有重要地位。

  金开诚(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凌云健笔意纵横。

  欧阳中石(首都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书法家)“自出机抒,别出新裁”

  “我见德忠之字,览其总貌,但觉字势‘雄距傲岸’字如其人,巍然丈夫气概‘生气勃勃’。其实细加把玩,亦不乏莞尔嫣然之妙,其隶篆皆有斜倚,转侧之姿,时而浅笑,小露逸趣,其草书于奔放挥洒之余,有时也略展俏丽,可见德忠之心于莽莽之中自有纤纤情在。

  德忠贤弟已近花甲,其字尚有如此朝气,是令人艳羡处,望能永葆。所谓“人书俱老”者,是“老到”之老,而不是“横秋”“垂暮”“老迈”之“老”。深望贤弟不负欣赏者的希望。

  德忠的字,合乎写字法度,能体现汉字本身美的素质,合乎平正、匀称、飞动、性灵等原则要求。德忠的字自有个性,自如其人,憨直、质朴、敦厚、诚恳的鲁人个性特点,在他的字里都有体现,这一点是没法掩饰的,其实也不必掩饰,这正是自己书风的特色。

  王玉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邹德忠先生的书法是盛唐气象,我很同意,比较大方,很大气。这个与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氛相应,的确像汉唐。

  邹德忠先生的书法很雄茂,像汉代艺术,鲁迅先生评价汉代艺术深沉雄大。唐代也是这样,像颜真卿的字,范文澜先生称赞他是“方严正大”,我觉得很准确。

  邹德忠先生是书如其人,他是厚道的人,另外他理论钻研,我觉得也是有相当深度。

  我就说现代的时代精神,应该是细致优美,非常精美的东西,实际上细致优美,非常精美的东西是盛世才能产生的,兵荒马乱怎能出来那么细的东西,不可能是动乱过后有的现象,这唐代一百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像颜真卿的字,像康熙盛世过后才能出现那个邓石如,尹秉绶那么深沉,那么雄大的字,这是盛世的感觉。

  陈方既(湖北社科院研究员、兰亭理论奖获得者)

  观赏《邹德忠书法艺术》,发现他不仅四体皆能,而且更擅长并且具有特色的则是隶书。他没有囿于明清以来大多数人以偏概金的学隶经验,他自觉将碑石之体与简帛之体的界限打破,既据碑石上的体势,又取简帛上的笔意,从而对汉隶有了全局的学习继承。他不仅以统观的眼光审视汉隶,而且笔下还有帖学修养的流露。即他充分的发挥书写工具的性能,突出了一个“写”字。

  他又不同于传统简帛之写与文札之抄,现在是在幅面、字迹大小都可随时掌握运用的台面上,可以充分以其既有的见识,笔下的功力,由书写的意兴,抒时代之豪情,从而使他的隶书具有了与前人也与许多时人大不相同的面目与风神。

  它是传统汉隶全面意义上的继承。

  对汉隶有全面的关照与涉取,尽毛笔之性挥写而不强笔之难的做作,不独取之于碑石,更取之于简帛,更运用了帖书挥写的技能与功力,这当是个全面意义上的继承。

  它是充分继承基础上具有时代见识的创新。

  他的书法艺术,既然得自古人,又分明是他自己。既是以审美眼光和创变勇气,又充分利用了新近的发现,从而取得了既源碑石,简帛又不同于碑石、简帛,既从正反两方面,参照了前人写隶书的经验,又有前人所不曾具有的气息与面目。这是名副其实的创新。

  特别是令我服膺的,则是他这种不在口头上张扬如何“继承”“创新”,事实上确能以开阔的视野深邃的目光,宽厚的襟怀,广采博取又精嚼细咽,最终化为得心应手的创造,不能不令我由衷的折服。

  王学仲(中国书协顾问、天津市书协主席)

  他能分析总结现代人学习汉碑的得失,方法大体上是保持汉碑的雍容方正,然后吸取简椟书中活泼笔致,加强隶书的灵动和抒情性,依我看来的而言,德忠以中长峰魏碑意态取势,吸收了一定的赵之谦,出现了不少方笔波磔,做到以奇求正,以巧寓拙之致。△耿直、忠正、不为旁动,不搞捷径。

  陈袒范(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驱龙蛇奔驰腕底

  郭恒(原青少年书法报主编)

  邹德忠书佳作隶书奇诡恣肆,暗融秦篆,汉简于一冶,若好花据枝,蔚为异彩,且其挥笔如铁画银钩不可仿佛

  甲戌深秋,我公务南下,路过京华,偶会德忠先生,并于《苔花书屋》坐而论道,畅叙书艺,观满壁藏书,方知其不仅为我现代中华书坛辛勤的组织领导者,而且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具有渊博的学识,很高的艺术素养,深厚的传统功力,独特的创作思想以及善于开拓,勇于探索又个性鲜明的书法艺术家。敬仰之中,便觉天外有天,且获益良多。情之激而思动,意之涌而辞生,故于南下列车,便悠然生出一则常常的联语来。

  德在组联,奉献功高,为弘扬中华传统,开创时代新风,服务、交流、团结、并进,广纳四海之友,由成意气之顺,视宏图而运斤,才里举贤当人梯,明张中华之美德,堪称仁义表率。

  忠于书艺,执著学富,欲塑造文字典型,蕴籍炎黄精神,载道、达意、写趣、抒情,采拮千家之芬,直取性情之真,寻声律而定墨,碑中求简造雄峻,卓立天地之正气,无愧翰林精英。

  天分加勤奋,故其篆刻与诸体书法兼擅,隶、行、草尤精。半个多世纪来得博采广纳、探研开凿,临池不缀,孜孜以求,这对于一个全身心专事公务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更可贵的,还是不以“信手”“随意”,而自慰自欺,而是揣摩历代之法,通融时代之风,认认真真地用自己的思想、生命去写字,蕴意理,道法以造型、以点画、线条来传情。

  《易经》有云:“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为德本,义为行先。故三教九流,七门十派,不论是那路学者,虽赋予道的意义不同,但正为道根,品为人魂,和为事宝,优而能生,却是恒古永存的真理。德忠的憨直,诚恳优于平正之内;醇厚、质朴蕴点画之中;意韵,趣味合于跌宕之外;个性,人品彰于翰墨之上;故其书耐人寻味,青春永葆,生命永存。此乃正义仁德之功也。

  假如把德忠先生抽象的书艺用具象来表示,就像泰山巅之松——挺拔的干、高扬的枝、锐利的叶、粗皱的皮——那干得憨直与伟岸、枝的遒劲与凌天,叶的锋利与硬朗,皮的质朴与苍茫,体的敦厚与雄毅,势的挺立与高大,直可谓聚精气而神焕,汇壮美而见扬,耸高大而威躡,树正直而德彰。它赋予人们的是:壮健的体魄,宽博的胸怀,崔嵬的形象,刚毅的性格,昂扬的气质,雄强的神韵,雍容的风度,磅礴的气势和阳刚的健美。这些,不正是邹德忠先生精神与人格的再现吗?

  张飚(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第一点我感觉邹德忠书法是有感染力,对人有冲击力。起码对我是这样。第二点:现在艺术要百花齐放,但要有一个为主,符合提倡多元化,弘扬主旋律的要求,邹德忠的书法有很深的传统功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书法的主旋律。

  林岫(中国书协副主席、新闻学院教授)

  我认为邹德忠书法艺术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多方面探索,他主攻隶书,行草书写得也非常可观,有的超过隶书。二者皆可观,他从多方面丰富积淀成自己的青藏高原。第二个特色,他强调抒性情,很自然、很适度,随意挥洒,不造作,这是非常可贵的。

  付京生(著名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是美的艺术,但更是修炼心灵的载体,是用心灵、用情感,用热血浇灌的精神图腾。

  他一贯认为,鲁迅曾说过的汉字具有的“意美”“音美”“形美”这三美,在“用笔”之妙的作用下,章法构成的作用下,会构成一种巨大的撞击人心灵的艺术张力,而他自己的书法,也正是在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以及“用笔之妙”的共同作用下,才终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的。

  邹先生的书法总的感觉是有汉唐气象,汉代崇尚隶书,实际上把先秦文化的精神融纳入汉隶之中了。在邹先生的书法里这些精神体现的比较充分。

  邹德忠先生一贯以为,汉字在现代社会具有巨大生命力。所以他一贯主张以汉字为依托,不论如何处理书法的点画、结构,无论如何借鉴现代艺术的有益形式,始终认为汉字仍然是书法最基本的媒介。他一再认为,对中国人来说,用情感、用热血浇灌一个汉字就是培养着一个精神图腾。

  在我看来,德忠先生这种“融汇百家成一体”就必然具有双向的审美内蕴。首先,从宏观上,他的书法开张放达,骨气豁爽。其次,微观方面看,他的书法却有具有极高超的微妙变化,譬如“谁填沧海,我造昆仑”隶书中堂,总体上看是大气磅礴,有英烈气,而从细节上看,其每一个点画,都内蕴着极高难、极复杂的运笔技巧,反映着德忠先生作书时心绪的微妙变化,实质上就是书法家的自身情感起伏跌宕的表现。

  李庶民(著名书法理论家)

  邹德忠先生对书法艺术视之高,思之大,爱之深,以德治艺,以艺养德,是其成功基石之一。

  邹德忠先生视深入传统为书艺之“大道正途”,他以自强不息的求索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情怀,“慎言创新、执意深入传统”这是因为“传统是一座无限丰富的矿藏,有着无限丰富优秀的创新基因。”这正是其成功的基石之二。

  齐鲁形胜之地,人才辈出,今福山出邹德忠先生居京华而以书名当代,尤以隶书驰誉书坛,其隶书风情独行,别开生面、雄强中含姿媚、厚重中寓劲秀、用笔精熟丰厚,提按顿挫、和律中节,淋漓畅酣、结字如峰峙塔矗,扶疏浓郁、自我作古、创以粘结法,使其隶书如金文之熔铸,如石刻之斑斓,块面映照,点线昭和,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构成张力,成为卓荦不群的“邹家样”,其成功之路足以嘉惠书坛,启迪后学。

  叶培贵(首都师大书法博士、书法研究所所长)

  邹先生至此完成了一种崭新的隶书风格的创造性探索,它神基汉碑,气摄简椟,意汇北朝,趣兼行草,韵综篆籀,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在隶书领域独树一帜,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旁收博综,戛戛独造的启示。

  令我钦敬的还有,他在隶书风格建立过程中所涉及的种种其他字体,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虽然在熔铸的广泛精深上与其独具特色的隶书或有差距,但其精神境界别无二致,以其中任何一种字体,亦都足以博得赏音的赞叹,邹先生的功力之深湛,造诣之广博,确堪为我辈后学的榜样。△其行草,在邹先生的笔下,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其笔触,毫不拘泥概念化的规范而是随手生发,或中或侧、或方或圆、或露或藏、或敛或纵;触处成形,自然合道,其结体,善于随形布势、或铺张排比、或敛聚收放,甚至依倚穿插、应心隐手,宛若天成。

  夏硕奇(原《美术》杂志主编)

  他的创作是进入一种“解衣般礴”的很投入的状态。

  胸中滔滔滚滚,激情澎湃,贯通勿我,这是我欣赏关注他的书法的主要方面。

  诗家在诗里有这么一种说法。诗以奇趣为重,那书法里头在沉雄博大的韵美中间,一些奇趣非常有意思。我感觉他书法里头,时不时在字里行间用墨法写出一些奇趣,这些地方都有他独到的方面。

  谷溪(北京书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出版社编审)

  我看了邹德忠德书法集,我主要从这二点:一个是做人,一个是从艺,都要把握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潘光武(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主任、邹德忠在中学教书时的同事)

  我们交往近四十年了,四十年的老朋友,老邻居、老同事,老邹这个人首先是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他为人真,山东人都有这个特点。第二,他的书法艺术花的功夫真,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书如其人,他写的内容跟他追求的是一致的,都是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统文化思想。

  学校发他十元独生子女费,他拿去买石头,练篆刻,传为笑话。

  刘恒(中国书协研究部编审)

  他的思想非常活跃,关注的知识面非常广,他在艺术上不断发展取得成就,就是有比较深厚的文化支撑。

  老邹能够在那么多写隶书的名家和传统中跳出来,能够写出自己一致的风格来,是很难的,我想这与他的性格和胆魄是分不开的,这是真正的艺术家所不可缺少的。

  张铁英(中国书协组联部干部)

  我认为邹老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短短十几年就成为当代最具知名度的大书法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第二是脚踏实地,勤奋执著的实践精神;第三是勇攀高峰,登山不止的高远志向。

  薛夫彬(北京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

  我觉得他是在为书法作事。这一点了解书法界的同志,都能够有感觉。

  搞书法的人都知道,追求一生,能够形成自己一种面貌,一种风格实际上很难,像隶书,历史上汉碑风格那么丰富,各种各样的都有了,到了清朝有了新的面貌新的突破,再找到自己的那个角度,那个夹缝是很难的。但老邹粗中有细,大刀阔斧中有他精微的东西,那眼光、那能力,又和他的为人联系起来,很率直,找到一个很率直,装饰性很强的隶书新面貌,这一点我觉得这个老邹很值得敬佩。

  通过这么多年的交往,老邹在书法艺术上,在整个书法事业上,他做的这么投入,这样执著,我老觉得他是在为书法作事,这一点我们了解书法界的情况的同志,都能够有感觉。不管是开会也好,不管是各地在北京的展览也好,不管是那些大型书法活动也好,总能看到老邹活跃的身影,他这个组联部的头,他做的工作是他分内的事。但是,他没有因为行政上的事耽误了他自己书法上的创作,这一点我很佩服。

  我因出行很少,到各地去的地方不多,但冒冒失失去一地方,到哪都打听认不认识邹德忠。这说明两问题,一个是他本身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到处有人请,再一个他不像有些人端自己的架子,他很平易,很容易被人接受。

  现在按毛主席提倡为人民服务这一点。老邹做得很好,真是为人民服务,这样又形成了他另外一个特点,平民化的这种风格,这个平民化呢,你看他平常说话也好,即使是书法作品也好,带有一种通俗性,这个通俗性可不是庸俗……,通俗就是容易被人接受,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容易叫大家感到亲切。这一点我觉得老邹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艺术上的追求,这个人我很佩服。

  比如前年去广西贺州开了一个教学理论研讨会,贺州有一个小瀑布的山景,这个瀑布底下的一块石头上,邹德忠先生的两个大字题在那,一看像他的,细看后面有三字——邹德忠。一看这个字像,面貌就强烈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老邹很值得我佩服的。

  赵立凡(中央电视台副总编、中国书协理事)

  老邹的书法艺术应该说是继承发扬这个传统书法艺术比较好的一位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我直观感觉质朴、浑厚、藏秀、大气,让人感觉为之一震。

  杨悦浦(原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

  很有朝气,非常勤奋,非常博学。他临帖、读帖的功夫做的比较深,因为有的字的结体,他吸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是很值得称赞的。

  唐吟方(《收藏家》杂志编辑)

  我觉得邹德忠先生对书法有敬畏之心,不是玩书法的人。几十年来扎扎实实,做书法,在做和书法有关系的事,我借此机会,表达对邹先生的敬意。

  王梅蓉(原故宫博物院干部、邹德忠在六十中学时的领导)

  那时学校的工资很低,家庭负担很重,除了生活费外,他都用来买笔和纸张了,他取得的成就是很感人的。

  邹德忠是字好、人好。老邹在青年时,就是这性格。人很憨厚、待人很热情,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年轻时邹德忠就形成了很高尚的人品,所以成为一个书法家以后,他在事业上才有敬业精神。

  朱以撤

  这样的作品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以气势胜。坚硬直露,不遮掩粉饰,笔笔到位,表现了自如纵横的功力,我们说表现的圆满,这样的隶书可以当之。传统艺术欣赏中讲述的境界,更多的是由蕴籍、含蓄、简约来承担的,讲求刚柔相济,虚实相当。德忠先生这种隶书的表现方法说明执其一端是可行的,如果双兼,则会更有韵致,可以展开更丰富的审美空间。

  于曙光(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

  邹德忠先生的隶书是突出的,是以古法创新的。他的涉猎面也比较宽,可以说篆隶字各有特色。他在文字选材上也很讲究文字和思想品味,追求积极向上,大气磅礴,他通过书法把自己所爱、所憎俨然全盘托出。这种形式,书体与文字内容的严谨和考究也是值得学习的,可以看出追求“先进文化”的方向是明确。

  尹旭(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邹德忠在隶书艺术上的成功,也是一个“熔古铸今”的结果。“熔古”是我们从他的隶书艺术中看到了传统的一系列优良因素;“铸今”,则使我们从他的隶书艺术中看到了独领风骚的风格自我。而这种风格自我的基本格调,已极大的有别于传统隶书的端庄凝重、雄伟自持,而以其雄健奔放,潇洒飘逸,天真烂漫为人刮目相看了。我有时觉得,传统隶书是“静”的,邹德忠的隶书则“动”起来了。

  朱京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史论家)

  他融汉碑的端庄,汉简的率意,篆书的古奥,魏碑的刚健而为一,如此书写来的书法,点的形态,线的质感和结体的象貌都与以往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古奥清奇,醇厚率逸的独家风貌。

  他的行草书则更多的展示了他的另一个侧面,即充益的才情和潇洒的文人气质。他的行草书师法二王,张旭,怀素一系,点画精到,骨肉亭匀,出规入矩,且又挥运自如,重师承讲法度,但又不妨碍其情感的流露,达到性道一体,心与理一之境。

  他走的是积学、专精、博涉,整合的出新之路。他的这种选择基于他对书法史及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在他看来,书法风格,应该是长期积学修养而成的一种精神境界的结晶,是书家感性认识的技艺经验与理性的道法融合升华的产物,是在专精与博涉基础上的自然生成。

  邹德忠在书法上对传统文化和姐妹艺术,如文学、美术、音乐等有浓厚的兴趣,还曾一度回原籍体验生活,意欲搞文学创作。他是感情丰富、胸怀博大,民族忧患意识很强的人,他在书法上,下的是“以文化人”“以人化书”的功夫。广泛涉猎不仅增加了学识,提高了修养,还训练出对艺术敏锐的感受力。这给他的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起了催化发酵的作用。

  邹德忠的隶书不是背叛、革命、破坏、解构、简化,而是整合、丰富和提升深化。首先他用在笔上舍弃了硬板、提按不灵的短峰和拖沓浮掠的长峰,而选取了提按有度灵便受控的中长峰。在笔法上综合了魏楷、篆书、简椟、隶书的笔法,方圆、中侧、藏露兼施。横鳞、坚勃、挥刷、擒纵互用。点、线、体、面,飞白、渗化多种造型因素参合。他尤其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藏头护尾,逆入平出”的笔法的重要性,他说这个口诀,不仅仅是笔法运用的问题,而且还是造成书势的重要手段,由此使他的隶书平添了一层奇古率逸的魅力。

  历来书法大家,除了能够创造独自的风格之外,还往往同时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字法。邹德忠先生在这一点上的探索显得尤为可贵。邹德忠学书涉猎范围甚为广泛,诸体兼擅,故能将诸体依诸法融会贯通。他对绘画下过功夫,写得一手好美术字,大学时期他研究过《说文解字》、深谙“篆书”及汉字的构成规律,又曾为掌握汉字的形体,从事过篆刻,故能将篆书、篆刻一些结字方法吸收过来,再加上平时留心积累和善于思考,兼融简椟、楷行,故能在字法上独出机杼,卓而不群,他认为书法是汉字造形典型化的的一门艺术。他在结字构成上具有的精湛功夫,令人拍岸叫绝,使人惊奇之后,不得不击节叹服。邹德忠先生独造的字很多,但都不是有悖汉字构成原则的凭空杜撰。

  邹先生书法之新以能承续中国书法的正脉,牢牢地把握传统,呈现黄中大吕,廊庙殿堂般的辉煌灿烂,又能别开生面,极富有潇洒昂扬的现代精神,就是来源于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叶鹏飞(刘海粟艺术馆馆长)

  他的篆隶结体中和宽博,但他夸张用笔的张力,使得结体特别紧密,产生了庙堂式的雄浑之气。对着其端正肃穆,又篆烟缭绕的书法,总是有肃然起敬的感觉。可以说,邹先生在书法创作中既注重小处着墨,又在大处注重气势的结果。

  行草书作品一如其人的朴实敦厚,亦是多方具备努力糅融碑帖矛盾的产物。最初得力于王羲之遗风,揉融了隶书的横势,使字形多得宽博,与其篆隶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行书中,更多的是他的自我意识,他用笔铿锵有声,加强了中峰的“劲”和“力”的同时,又取侧峰之“研”,在平和朴实中求变化。

  读他的隶书,能领会到他对汉碑、汉简的钻研的深刻程度,其隶书结构紧密,在平正中富变化,他为体现创作中的“中和”审美效果,在作品中使“骨”和“力”充分体现,尤其在用笔上追求精细的生动变化,使其隶书的结体有着呼之欲出的动感而不失“骨”“力”,这是其隶书作品的最为可贵处。

  集中的十多幅篆书,写得非常古雅,从中可看他对《峄山碑》《散氏盘铭》《大克鼎铭》的用功甚勤,也可以看到他对清人邓石如、赵之谦的书法的领悟,结体平和、用笔苍古,使我对此集中的篆书最为喜欢。

  何永泽(中国工商联干部)

  邹德忠先生真、草、隶、篆四体兼擅,并有许多方面的编著和见解,是一位在实践在理论全面发展并完全结合的书法家。

  我至今还清清楚楚记得他在美术馆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上,大厅正面墙挂的那张巨幅隶书作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每个字盈二尺,几乎占据了一面展墙。每一笔雷霆万钧,没有一点儿懈怠。每个字精心架构,人都走出美术馆了,心里还想着那幅大字。

  赵铁信(文化部展览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

  邹德忠书法的特点传统功力深,文化内涵丰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有鲜明的书风,正确的出路;邹德忠的为人,正直、醇厚、诚信、胸怀宽广、有执著精神。

  邹德忠书法的几点启示:

  第一点:作书先做人

  第二点:应是苦学派

  第三点:继承传统,才能创新

  第四点:宁静的创作心态

  第五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第六点:加强理论研究

  冯亦吾(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题邹德中书法集诗二首

  一、书宗汉魏见雄强,行草精能近二王,信是强人挥大笔,一编在手足珍藏。

  二、披览全书乐趣生,畅观篆隶与真行,从知尽是精心作,伫望风传播令名。

  金意庵先生(吉林省书协顾问)

  邹德忠书法艺术馆惠存。

  豪迈书风当代雄,尤精篆隶复相容。

  承前启后千钧笔,翰墨流芳圣域中。

  金意庵先生诗(吉林省书法协会顾问)

  邹德忠书法艺术馆惠存

  豪迈书风当代雄,尤精篆隶复相融

  承前启后千钧笔,翰墨流芳圣城中

  陈玖先生(广西书法协会顾问)

  邹子书风大气豪,求云竹雨起潜蛟

  肯唐纪艺千秋禧,稽式顾回荐舜尧

  吴震启(中国书法协会办公室主任)

  我用“真从艺敢作人很敬业”这九个字表达我对他的人和艺的感觉。我还写了一首诗赠给邹德忠同志:“墨海若耕耘,出群不失群,书坛传美誉,艺胆许邹君。